新的起点上,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打造更多含新量高的拳头产品。
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今年,乐友公司研发了一批新产品,颜色更多样、骑行更轻便的新款自行车受到市场欢迎。
2016年,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并成立了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每每翻看这张照片,他都感慨万千:这几年,市场形势比较严峻,可我们从未停止生产,不仅保持了稳定生产态势,还赢得了许多客户的信任。这支往返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正在成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幸福列车。泰国罗勇工厂,一辆辆长城新能源汽车顺利下线。截至目前,河北省已与15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贸易往来,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更加紧密。
(河北日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一批合作项目落地,河北制造为共建国家注入发展新动能一个是几近破产的百年老厂,期待华丽转身。这是2013年至2022年,河北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的年均增速。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现场核验改造内容,指出存在问题,督促相关县(市、区)限期整改到位。
社区负责每日接诉问题收集、整理、交办,并建立工作日志,跟踪推进问题解决。丛台区房产服务中心主任张波表示。军苑小区重新规划了停车位,色彩亮丽、整洁美观。丛东街道曙光街43号院旧貌焕新颜。
我家住顶楼,一到雨天就漏雨,需要彻底解决。不仅如此,施工前小区还公示了有关部门和街道、社区的投诉电话,及时妥善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
改造后,参与改造项目工程验收,确保高效施工、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军苑小区居民郭敬忠说。未达到80%的,施工单位对照居民意愿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次组织验收和测评。群众满意度,是检验老旧小区改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
青年楼社区党委书记朱少君说,随着辖区部分老旧小区改造陆续完工,今年5月,丛台区房产服务中心组织社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居民代表等人员积极开展工程预验收工作,对小区地下管网改造、环境美化、充电设施配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进行仔细检查及验收,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关。走进小区,只见楼面外墙粉刷一新,米黄色的外观温和淡雅,每栋楼前都施划了停车位,绿化带中镶嵌了一条健身步道,广场上的廊亭里,老人们坐在一起正在闲唠家常,一派悠然祥和的景象。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正在散步的居民王彩芹乐开了花:小区路面变得平坦,楼下还安装了路灯,增加了健身设备,自己的期待一一得到实现,感觉拥有了更多家门口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施工过程中,居民觉得哪儿改得不满意,还可以向街道、社区和施工单位反映,随时随地解决改造问题。
负责定期召集设计、施工、监理、居民代表参加的恳谈交流会,收集群众意见,针对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协商议定解决办法。改造前,他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做好施工材料进场检验。
朱少君介绍,目前,小区改造提升全部完工,社区将适时组织居民进行满意度测评。小区居民李文明说,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小区设计、改造、监督中来,与社区形成合力,让这个老旧小区变得更加靓丽。
在充分征求意见后,根据80%以上居民意见确定了道路重新铺设、楼顶防水、绿化提升、安装路灯、增加充电桩、围墙翻新等小区改造内容,并邀请规划师、设计师深入小区实地踏勘,对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服务功能、整体风貌等整体规划设计。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物业处处长李雪说,丛台区房产服务中心聚焦民字抓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融入式推行居民参与、部门把关、全程监督、群众测评、联合验收、长效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实现居民积极参与、施工规范有序、质量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显著上升的目标,让小区改造更加高质高效,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改得好不好?居民来评价现在小区重新规划了停车位,孩子开车回来也好停车了。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赵建锋 摄金秋时节,走进柳林桥街道竹园小区,平坦的路面宽阔整洁,粉刷后的楼体焕然一新,广场彩化建设后成了休闲娱乐打卡地,便捷安全的充电桩让居民幸福感实时满格像这样旧貌焕新颜的老旧小区在丛台区比比皆是。丛东街道曙光街43号院始建于1986年,共有70户260多名居民,其中大多是老年人。改造中,对照施工计划、改造方案全面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赵建锋 摄如今经过改造提升,嘉琪小区房屋由旧到新、道路由堵到疏、环境由乱到齐,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提升。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负责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居民告知工作,帮助协调解决施工企业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满意度达到80%的,才可组织进行验收。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丽薇 冀晋萌。看,那边新安装了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动车也有充电的地方,比之前安全多了,小区改造之后,大家都很满意。
河北永诚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负责人刘福彬介绍说。预验收的主要目的是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施工质量和内容,进行现场排查和预验收,对所有发现的问题,要求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及时整改,为施工竣工验收做前期准备,实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迎宾社区党委书记贺丽萍表示,嘉琪小区规模相对较小,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共有居民216户。小区里设施破旧落后,最好能一次改造到位
十四五规划确定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思路,确定了工作思路、任务指标、完成时限等。严格落实《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纳入特困供养范围,按时足额发放特困供养金。
在关爱服务上,我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按照一户一档一户一案原则,因户施策,两年来共完成了2661家,切实帮助特困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在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方面,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秦皇岛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争取到香港英皇集团慈善基金会资助1000万元,建成500张床位的昌黎县集中供养中心。引进燕达实业集团投资3.2亿元,建成960张床位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
先后实行了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市70岁以上老年人市内景区景点票价减免制度、城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制度。在培育社会养老服务市场方面,我市大力发展普惠型、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推进环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全面落实高龄津贴制度,联合卫健、财政印发了《关于规范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80至89周岁每月30元、90至99周岁每月50元、100周岁以上每月300元,保障高龄老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1家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中心和18家租赁服务站点,对秦皇岛户籍的残疾人、伤病人、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三类特殊群体实施租赁补贴,补贴金额为租赁价格的60%。
积极探索精准照护服务能力建设,昌黎县龙家店中心敬老院进行了集中改造,成为我市第一家专项开展失能半失能照护的养老机构。政府、社会、个人多元投入养老服务的格局基本形成。
全市养老机构均与二级医院签订合作,通过医生巡诊、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等方式,实现了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服务,明确照料服务人,签订照料服务协议。
在推动养老与康复辅具协同发展方面,中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大会现已举办五届,累计举办各类专题报告500多场,签约78个合作意向项目,参展企业超600家,已成为我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发展的高规格、高质量开放合作平台。全市186个社区共有日间照料服务设施211个。